演唱流行歌曲如何运用颤音 |
发布日期:2022/3/17 查看:141次 |
歌唱的时候,气流冲击声带而发声、发声时气息的流动,声带瞬间的松弛,就会使声音产生颤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颤音。 颤音不是机械发出的,它是歌唱中情感的流动线条,是情感和声音的再延续的一种表现手段。 根据歌曲特点,在歌唱中应掌握以下几种颤音的方式:强颤音、弱颤音、弱渐强颤音、强渐弱颤音、大颤音和直颤音。 一、强颤音强颤音是所有民歌型、戏曲型、抒情型歌曲以及一些民歌、民谣为基本音乐素材创作的流行歌曲所共有的一种颤音形式。如:《小城故事》,强颤音有时也作为特别强调字重音时使用。如:《绿叶对根的情意》。 强颤音练习:要在科学的歌唱状态下,强调“松弛”状态,声音要做到松而不懈、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同时应考虑到音域不可过高、音越高,振动频率越快,这是很难发出颤音。 注意气息的运用:气太深,容易破坏歌唱意境,影响音乐形象的表现;气太深,容易使声音不规则地抖动,形成“打摆子”的不良状态。颤音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声音与气息的结合。 初学者,先小声轻唱几遍,本着“抓住”再“放开”的声音形成过程来训练。 二、弱颤音在使用时,可以还原声音的自然清纯本色,表现情感时也更自然,直抒胸臆,体现情感的自然外观。如:《领悟》,弱颤音善于展示人内心独白,或喜或忧,或轻快或沉重。 三、弱渐强颤音弱渐强颤音是指声音波动幅度有弱颤音过渡到强颤音的过程,在朝鲜族歌曲或韩国歌曲演唱过程中的长音处运用较多。如:《阿拉里哟》。 在歌曲进行中有些长音的处理,可用弱渐强颤音的技巧,如:《情人的关怀》。 弱渐强颤音练习:要善于抓住歌曲特点、适时地在长音的处理上常采用弱渐强颤音的形式,这样不仅是歌曲更有韵律感,同时高潮段向前推动的音乐情绪也产生了。 四、强渐弱颤音运用在歌曲段落结束的长音处,或歌曲结尾的长音处,它的波动幅度是由强颤音过渡到弱颤音的收音,如:《一帘幽梦》。 强渐弱颤音练习:强渐弱颤音主要用于乐句结尾或歌曲结束的长音处。或是一句话交待完毕的收音过程,或是人、事物渐渐远去的表象,或是诉说中言犹未尽、欲说还休的情绪状态。强渐弱颤音基本上存在于乐句、乐段的末音长音上。 五、大颇音指声音波动幅度较大形成的颤音,这种颤音的形成在演唱戏曲型歌曲中较常用,如:《重整河山待后生》。 大颇音练习:在歌曲的长腔、甩腔中应用。 六、直颤音是由气息的支持,是声音没有波动的颤音,流行歌曲中劲歌的演唱常用这种技巧。如:《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直颤音练习:训练时要注意,声音效果应是直而不僵、直而不白、合理地控制好,以便于形成独特的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