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音体美舞培训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知识 >  学会气息是学习唱歌的第一步

学会气息是学习唱歌的第一步

发布日期:2022/3/17   查看:125次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气息是声音的基础,是声乐学习中最关键的问题。一个好的歌唱者,他的气息功底应该是非常坚实的,要想成功,在技术方面首要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就是气息了。气息不仅仅指其本身,也囊括了它与声音的配合。换句话说,气息是为声音服务的,好的声音是建立在完美气息之上的,可见,声乐学习者首先要掌握正确气息的重要性。

从气息本身来说,呼吸是其开端,也是决定其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歌唱中,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是声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以及感情的表达均与呼吸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声乐学习中首当其冲掌握的环节。呼吸的不正确或不完美将会造成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错误,将会直接影响到正确的发声。吸进去的气不够,比较长的乐句就唱不下来;吸进去的气过多,就会造成气息的不流通,声音自然也就流动不起来了。引用古代声乐理论中的一段话形容呼吸的重要性最合适不过了:“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噬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

可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其他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一般来说,呼吸分为三种,即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这三种都是普遍存在的,其中前两种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第三种相对而言前两种是比较全面,理所应当被得到肯定的。胸式呼吸气息太浅,容易造成喉部太过紧张的现象,喉部紧张的结果是气息不能够顺利流通;腹式呼吸气息吸得过深,由于被动和不灵活也不能使气息很好地服务于声音。只有胸腹式呼吸全面调动了整个腔体共同控制呼吸气息机能,能够使声音强弱、快慢变化自如,声区统一协调,从而增强声音的表现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呼吸自然到了不引人注意的境界,假如歌唱中的呼吸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演唱也就真的象我们向往的那样似说话一样的自然了。不过,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的。很多声乐初学者都认为吸气就是用口鼻把空气通过气管吸进肺里,这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但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喉部及胸腔而造成气息浅、缺少支托和控制力。美国的丽莎·罗玛曾说过:“空气不是有意识地吸进或引进来的,正像我们进屋开门一样,只是给空气提供自动流进的场所。空气不是吸进去的,而是自动地充满到肺里的。”这段话很有道理,盲目追求呼吸,往往会大口地吸气,造成整个身体僵硬,吸进去的气反倒成了废气,没有了任何意义。

声乐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我们认清了这一点,自然就要做到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于初学者,与其弄巧成拙不如呼吸时采取被动的态度,像开门一样把整个腔体打开,让空气伴随着空间自然地流进来。哪有空间,空气就会钻到哪里,因此“打开”显得尤为重要,不能为呼吸而呼吸,吸气前多想想吸到哪,想好了,打开它们就很自然地完成呼吸了。“松”、“空”、“深”是我对打开提出的呼吸要求,这三点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也正是这三点成为了发声的整体框架,也就是说正确的声音是建立在这个大的框架基础上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呼吸在声乐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铺垫、领路人。

呼吸正确了,我们就应该好好地利用它,使它成功地作好声音的领路人。上一段说到呼吸时,我提到了“被动”一词,在气息的利用这一环节,“被动”将继续起作用。气息好比是建筑物的地基,因此它是坚实而不能动摇的。那么又如何使它既处于被动状态又主动为声音服务呢?气息是地基,声音毫无疑问是建筑物,那它就应该发挥其主动性,发自内在地依赖气息。我们经常会听到声乐课上的启发常用语“叹气的感觉”,这就是声音主动性的体现,叹气的目的是为了把声音依赖给气息,声音必须通过“叹气”才能和气息融为一体。

这一块是最容易出现误区的,我们清楚地明白“叹气”,但却把握不好它,有时做的不够,有时却做过了。“叹气”做到恰倒好处的标准是“声音与气息保持零距离”。“零”代表没有,“零距离”也就是没有距离,即声音与气息之间没有空隙,它们之间的零距离感才能激发气息毫无保留地为声音服务。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要想顺利完成声音与气息的连接,我们必须为它们营造一个畅通无阻的空间,那么喉部、下巴、舌根这些容易紧张的部位一定要放到最松。

很多朋友经常会觉得吸了很大一口气,小腹及腰周围也很累,但声音还是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是没有深刻体会“零距离”的结果,当声音和气息没有很好地连接在一起时,吸再多的气也会漏掉的,更别说做声音的铺垫了。

打个拍皮球的比方,皮球必须被拍地接触到地面,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才能被弹起来。被弹在空中的高度是由拍到地面的力度决定的,借助这个比方也能说明,声音所能达到的位置一方面也是由它本身与气息的接触决定的。在“零距离”上,我们也要很好得把握“度”,过松容易漏气,过紧容易造成声音的不流动,这就需要在松弛的情况下加上“挡气”,这是重要的一点,它巩固了声音与气息间的零距离保持,也直接决定气息的有效力。当用拳头打人时需要将拳头握紧,否则不仅发不出大的力量,而且会造成自己的手受伤。“挡气”也就是“握紧拳头”,将分散的气流拧成一股劲儿,激发出集中而有穿透力的声音。

声乐是一门特殊而复杂的学科,它看不到摸不着,靠的是一种感觉,想到才能做到,想对也就能做对。作为学习者,我们要跟着老师的思想而不只是局限于表面的模仿。让我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去开辟声乐领域更广阔的天空吧!

音乐培训机构入驻

最新入驻音乐培训机构

首页音乐培训体育培训舞蹈培训美术培训培训班图片新闻老师区域分站旧版本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